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湖南农业大学2019年人事人才工作要点

时间: 2019/06/10   作者:   点击:

  根据2019年学校工作要点,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党委行政关于人事人才工作的要求,特制订2019年人事人才工作要点。 

  2019年我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整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湖南省教育大会精神,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发力,聚焦质量提升,增强风险意识,敢于担当作为,以创新工作机制为抓手,以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为动力,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事人才政策,搞活用人机制,激发职工活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内一流农业大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一、抓好五项改革,构建具有创新活力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优化结构、保障民生,分类引导、共享发展,以岗定薪、分类考核,注重效率、促进公平,积极而为、量力而行为基本原则,修定《湖南农业大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湖南农业大学奖励制度》,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构建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为抓手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努力提高职工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确保职工收入年年有增加,实现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教职员工归属感,让教职工静心从教、安心工作、热心服务。 

  2.深化岗位聘任和考核制度改革。在新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定编定岗定员定责”,全面清理和核定教学单位、党政管理部门、教辅单位、后勤和其他单位人员编制和岗位,压缩机关编制、精简后勤编制、夯实教学科研及其辅助队伍。发挥二级单位主体作用,明确各类岗位职责和聘任要求,严格聘期考核,严格合同任务,推动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终身制向聘期制转变、指标控制向岗位需求转变,建立“按能力上岗,按贡献取酬、能上能下、高职可以低聘、低职可以高聘”的用人机制。 

  3.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坚持引育并举,坚持以才识才、以才引才、以才育才、以才聚才,修订完善湖南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办法,出台更加符合实际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拔尖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稳定、扶持的配套制度,提高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的精准性和有序性。  

  4.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优化顶层设计,抓住关键环节,协调教学科研,突出绩效评价,按照破“五唯”的要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师分类评审,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搭建人才选拔绿色通道,对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倾斜。 

  5.深化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出台《湖南农业大学管理重心下移实施办法》和权力下放清单,下移管理重心,构建学院办大学的校院管理体制,向教学学院下放权力,激活学院活力,增强学院服务社会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强化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主动性、能动性。 

  二、规范人事管理,全面提升教职工队伍素质 

  6.严格人事管理。加强党对人事人才工作的领导,明确校院人事人才工作职责,加强部门协同,发挥学院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人事人才工作机制。坚持激励和严管结合、鼓励和约束并重,严格落实考勤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坚持月度考勤公示制度,巩固防治“吃空饷”的长效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树立事业取人导向。依规处理违纪违规人员,营造政风教风清正的工作环境。根据校内“三定”情况合理调配人员,优先向院部和核心竞争力部门倾斜,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干事创业氛围。积极探索并逐步动态实施工勤岗位与管理岗、专技岗位人员的流通优化专技、管理、工勤三类人员结构比例。规范编制外人员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人员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薪酬分配政策、制度及改革方向,执行国家工资、社保及其他福利政策,认真、细致、准确做好教职工劳资和福利保障工作。编好《人事人才工作年报》。 

  7.做好教职工培训工作以师德师风建设、政策法规学习、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方法训练等为主要内容,以湖南农业大学教师在线学习中心、湖南农业大学青年英才学术沙龙、湖南农业大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等为主要载体,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加强新进教师入职培训、教师轮训、教师出国研修培训、工勤人员考工培训,全面落实好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组织培训,提升职工业务素质,破除“本领恐慌”和“能力恐慌”,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职工队伍。 

  三、坚持高端引领,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 

  8.积极创新引才育才途径。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对接学科建设需求,以团队建设为重点,按照以学校发展目标定学科发展目标、以学科发展目标定学科方向、以学科方向定学科团队、以学科团队定团队成员,加强科学论证,持续抓好“1515人才计划”的实施,提升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有序性、组织性。以做好畜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学科带头人的招聘为重点,落实学院和学科主体作用,开展“点对点”、“一对一”引才,尝试海外引才、全国按大区组团招聘,举办好湖南农业大学第二届国际青年人才论坛,通过主动出击、精准引进、同行推荐、学术交流,力争完成2019年人才招聘任务,全年各类人才引进质量和到岗率有新提升。以院士申报、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申报为重点,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力争在国家级人才项目、国家级外专平台项目获批上取得突破。积极推进学校公派国内外研修项目、学校管理干部国内外研修班项目 

  9.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以院士等各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主动对接学科需求,试点团队考核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后续服务工作,为高层次人才安教乐教、潜心研究提高高质量的服务。以湖南农业大学青年英才学术沙龙为载体,搭建教师交流沟通平台,积极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开展时政学习,积极开展人文历史教育、红色之旅等各类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团结凝聚青年才俊,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学科交叉,形成互帮互助、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人才“三个一”活动:每个月走访高层次人才专家一次,每两个月开展一次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联席会议,每半年到青年博士所在单位深入调研一次。落实校院两级领导联系走访慰问专家制度,在教师节等重要时节集中开展走访慰问,在专家获得重大成就和重大荣誉时开展慰问活动。协调做好专家体检工作。 

  10.打造职工“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手段,完善人力资源服务系统及薪金系统,探索职工自助服务和网上办事平台,提高人事人才管理信息化水平,让信息多跑路,职工少跑路,建设职工满意的服务型机关。强化“职工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落实“首问负责制”,优化业务经办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夯实人事管理基础,热情服务好职工,为职工办实事。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11.健全师德工作体制机制。提高政治站位,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以教师社团组织、教师党支部、教学基层组织等为载体,建立教师工作部、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工会、学科办、研究生院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教师工作部工作机制体制及人员的配备,明确工作职责,加大对师德建设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资源投入,健全师德工作体系和架构。夯实主体责任,将师德建设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师德问题整治成果纳入二级单位考核,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 

  12.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人〔201111号)、《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等相关文件,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营造宣传氛围,结合建国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主办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报告会、朗诵比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融入教书育人和人才发展全过程,引导高层次人才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13. 加强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开展教师思想状况、教师发展现状调研,了解掌握教师思想政治与发展状况,分析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台《湖南农业大学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实行年度考核制,制订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审、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环节,都要突出师德把关,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严肃处理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行为。查处要严字当头,对师德失范行为,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依规严肃惩处。对严重师德师风问题实行“双查”机制,不但对违反师德教师进行查处,还对推动师德建设工作不力的有关领导实行问责。 

  14.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开展教学名师、优秀教师评选活动,通过“两微一端”讲述教书育人故事,树立先进模范典型,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教师素养、规范从教行为的效果,营造崇尚高尚师德的浓郁氛围,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认真抓好第35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举行高层次人才聘任仪式、退休教师荣休仪式、新进教师入职仪式等活动,增强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